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玉皇庙东陈集村

    信息发布者:李卫锋2
    2021-06-18 18:11:01   原创

    图片


    东陈集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东南22.5公里,玉皇庙镇政府东6公里处,是玉皇庙镇经济开发的东大门。该村位处通许与杞县两县交界处。东邻杞县老庄村,西邻西陈集村,南邻曹李王村,北邻蔡庄自然村。一条小青河自北向南从蔡庄和东陈集两村中间穿流而过,绕东陈集村东边流向南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村内有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集,古集的集贸交易为本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东陈集行政村辖东陈集、蔡庄、集后李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450户,1896口人,1976亩耕地,土地肥沃,村容整洁,交通便利。


    东陈集村据说是一位陈氏老翁居住的庄园。当时由于庄园富足,物产丰富,邻村人都来买卖粮食菜物,换取日用商品等。为使交易井然有序,改为定日交易,时间长了,每逢此日,来交易的人越来越多,已成为此地的早晨小集。由于早上集的时间短,远远不能满足交易者的需求,后来改为上午集,所以古称东陈集,一直沿用至今。该村陈姓为始祖,相继又迁入邓、张、孟、徐、汪、李、邵等姓氏,前两姓居多。时代变迁,现陈姓已有两户居住。东陈集是古老的千年古集会,至今方圆几十里的人逢每月的阴历一、四、七日,都来赶集,集会上人山人海,集贸繁荣,市场交易红火,是全县集会税收最多的知名集会。


    解放前,陈集集会的地皮,被三县的商人所买所管。通许、杞县、太康商人常在此地经商,后来由于时局变化,地皮归原东陈集所有。东陈集还有流传百年的古老的二月二日庙会,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唱戏四至五天,方圆有百里的人前来赶会看戏。从古至今,风俗无变。据传,1944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率团在陈集演出,连演113场,场场爆满。集后李村李芳瑞,人称戏迷,连看100场,把喂牲口的一个麦秸垛全卖完了,卖的钱都用来看戏了。又去剧院门口徘徊,看门的问:“大爷,咋不进去啊?”老汉回答:“我没钱了,家里也没啥东西可卖了!”这一席话感动了看门人,随即放其进去看戏。


    蔡庄蔡姓居多,始祖姓蔡。集后李村始祖姓李,明代初建庄时,李氏人从通许苗岗移入此地居住。蔡庄和集后李是南北相邻,陈集和蔡庄南北相望,相间200米。在划大队时,集后李、蔡庄、东陈集三个自然村划为东陈集大队,大队部设在东陈集村。


    在建国以前,东陈集村虽说有个千年古集会,是众商家的青睐之地,但当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当时村里农民贫穷,富户少,穷户多,部分农民靠扛长工、打短工养家糊口。农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只有外出逃荒度日。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陈集古庙后面饿死的穷人尸体成堆,青天白日就有人饿得前去拿刀割死人肉吃。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要想找路逃活命,外出讨饭到亳州”。该村要饭逃荒的户有半数之多,村里剩余户大都是老弱病残,体力不支之人,只有在家吃糠咽菜,艰难度日。


    1948年,实行土地改革,东陈集村建立了联村村级政权,穷苦农民当家做主,个个喜笑颜开,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从此那些吃糠咽菜、逃荒要饭,整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日子已成为历史。外出要饭的农民也相继返回了家乡,穷苦农民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愿望:耕者有其田,种者有所获。生产得到了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整个村庄欣欣向荣,村民的日子才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1958年,实行“大跃进”运动,合了大伙。该村有3个自然村,立3个锅灶吃饭。各村一个伙吃饭,每天每人定量分给馍、汤。统一吃饭,统一干活,统一上工,有时往地里送饭,不让回家。当时社员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半馍、半碗汤,饿得心里直发慌”。农民饿得面黄肌瘦,劳动时头晕眼花,身体极度虚弱。在“共产风”、“浮夸风”的严峻形势下。生产上搞瞎指挥,农业产量严重减产,社员们饥饿难忍,造成农民的劳动力大幅度下降,产量更低。欺上瞒下,上报虚假产量,数百亩的粮田欠收,只能靠红薯维持生活。1961年,实行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措施,农村的生产、经济很快又得到了缓解,生活水平渐渐得到了改善。


    1964年到1965年“四清”运动,把村里搞得乱七八糟,是非不分,使部分干部遭受迫害。1966年到197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红卫兵到处串联,闹得农民无心生产,农业严重减产。每年每人分到的小麦不到百斤,不得不以红薯片馍,红薯片汤维持生活。


    东陈集村历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重视教育。1982年,全村集资将一所破烂不堪的旧小学搬迁、扩建为4620平方米的新校区,新建教室39间。村里的孩子能够安心学习读书,入学率达100%。2010年,经村两委研究与校领导共同商量努力下,决定把老化陈旧危房教室进行更新,多次向教育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新建教学楼一所,总投资48万元,使村里的孩子上学有教室,读书能安心的学习环境,为该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东陈集村开始进行村庄规划,村两委计划用十年时间建成一个新型文明的东陈集村。十年过去,计划成为现实,东陈集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逐步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目前,全村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多数的村民盖上了新平房或楼房,家电、通讯、交通设备户户齐全。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工副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情况。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带动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的大型多能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新型彩色彩瓦厂,生意兴隆,产品供不应求。2004年修柏油路2公里,修通了从陈集东到杞县林集西两县之间的断头路。常言道:“道路通,百业兴”,柏油路的接通极大的促进了东陈集村的经济发展。为该村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月,村两委换届,党员群众把能办事,有实力有财力的邓安军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他上任后,时时心系群众,注重经济发展,团结带领村两委谋划思路改革创新,共同奋斗,决心用智慧和力量描绘出东陈集村一幅更加鲜艳壮丽的宏伟发展蓝图。


    他不负村民的重托和希望,2012年带领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跑资金,找项目,自捐款,众投资,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四十多万元,修通了陈集到东朱庄村段1.5公里的水泥路。镇政府安排各村要架设路灯,村里无资金,邓支书就自拿资金,把三个自然村的大街胡同的路灯全部架齐,总投资近万元。路通了灯亮了,村民们喜笑颜开,为该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东陈集村的街道宽敞平坦,两旁的临街门面楼房整齐美观,户户生意兴隆。每到晚上,一盏盏路灯亮又明。大街的东西南北都是柏油路,南北走向的柏油路从村中央穿越而过,南到扶沟,北至通许,交通便利。每天都有通许?陈集的9辆公交车按时按点发车,给该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为该村的村民出入、经商、办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村现有农资批发、百货批发站点16个,家电门市部2家,电器维修部3家,建材门市部6家,卫生所4处,移动公司门市部2家,婚纱影楼1处,小百货零售30家,拥有资金15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2家,资金50万元的预制厂3家,粮食加工厂2家,大小饭店6家,澡堂1处,运货大卡车6辆、面包车10辆,机动三轮摩托车90%的农户都有。2011年秋,为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村新建大型澡堂一处,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二百多万元年收入三万多元。这一民心工程为村民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先后兴办万民超市2个,日常用品样样齐全,不出村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各户奋力发展经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农户海纷纷外出务工,大大增加了收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07年以来,由于党对农村农民农业三农政策的加大投入,2010年全村458户村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这一民心工程的实施,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他们从心眼里满意,拥护党的好领导。老有所养病有所依的好政策也落到了实处,村新农保参合率达到了90%以上,已领到养老金的村民238人,新农合参合率99%。六十岁以上的党员和低保户全部享受免交参合款,为他们长寿提供了保障。


    目前,村里有村级小学一所,一至五年级的在校生156人,教师12人。幼儿园一所,学生30人,教师1人。东陈集村从1998年以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麦收时,全部实现了收割机收割,农民只需在地头接麦、拉麦。由于中央对农村、农业、农民高度关心,不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村里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农业要发展,科技走在前,种地靠科学,粮食能高产。农民的耕田旱能浇,涝能排,病能除,丰收有保障。由于国家关心支持三农,并加大了投入力度,村民欢欣鼓舞,喜气洋洋。有了党的好政策确实过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美满新生活。村街村头瞅,村民乐悠悠,年青外务工,老幼家中守,手中有钱花,吃穿都不愁,住的是楼房,要啥啥都有,身带唱戏机,想听按电钮,啥戏都能听,心乐能长寿,实现中国梦,还得去奋斗!


    几十年来,东陈集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村民从穷到富,从苦到乐,充分体现到了党的好政策,处处系民心,体现出了只要有一个坚强、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就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


    东陈集村现任支书邓安军工作有胆识、有能力,时时心系群众,注重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使该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组织机构沿革】


    1948年春,成立东陈集村农民协会。1953年建立村党支部。1955年成立高级社,隶属陈集小乡。1958年夏转入人民公社,隶属玉皇庙人民公社。1961年春,成立东陈集大队委员会。1968年夏,建立东陈集村革命委员会,辖七个生产小队。1973年与练城公社东朱庄村分开。1983年秋改称东陈集村民委员会至今,辖6个村民组。


    农民协会会长


    张廷义


    初级社、高级社社长


    贺振荣


    党支部书记


    邓怀忠(1953.2—1957.2) 张桂芝(1957.3—1963.2)


    邓安学(1963.3—1965.2) 张廷义(1965.3—1969.2)


    贺振玉(1969.3—1986.2) 邓孟志(1986.3—2011.10)


    邓安军(2011.11—2012.12)


    党支部副书记


    张传明(2005.7—2011.10)


    贫协主任


    蔡士超(1964.4—1965.4)


    村 长


    朱家安(1966.5—1973.5)


    革命委员会主任


    李广信(1966.3—1968.7)


    大队长、村主任


    张廷义(1971.2—1983.2) 邓孟志(1983.3—1991.2)


    邓怀云(1991.3—1994.2) 蔡士亮(1994.3—1997.2)


    贺成申(1997.3—1998.2) 李金海(1998.3—2003.2)


    李汉超(2003.3—2004.2) 邓孟志(2004.3—2011.10)


    邓安军 (2011.11—2012.12)


    副主任


    张传明(1993.2—1999.2) 蔡成龙(1999.3—2000.2)


    邵其岭(2000.3—2003.2) 叶红新(2003.3—2004.2)


    李和廷(2004.3—2005.1) 蔡世海(2008.11—2012.12)


    会 计


    邓孟道(1949.1—1956.2) 张风玉(1956.3—1962.3)


    朱明希(1962.4—1966.4) 李金东(1966.5—1998.5)


    贺成申(1998.6—2004.6) 李汉超(2004.7—2012.12)


    民兵营长


    李文彦(1962.1—1972.1) 徐广学(1972.2—1982.1)


    蔡士德(1982.2—1991.1) 李广玉(1991.2—1994.8)


    李金海(1994.9—1998.2) 李广学(1998.3—2003.2)


    李海军(2003.3—2012.12)


    妇联主任


    郭素连(1966.3—1980.3) 张桂芝(1980.4—1982.1)


    朱桂连(1982.2—1988.2) 张守真(1988.3—1993.1)


    朱桂连(1993.2—1998.2) 闫兴梅(1998.3—2007.12)


    团支部书记


    邓孟超(1966.1—1970.1) 李广玉(1970.2—1980.2)


    邓国锋(2008.11—2012.12)


    治保主任


    邓可兵(1957.2—1988.2) 尤彦廷(1988.3—1990.2)


    蔡 瑞(1990.3—1999.2) 张传明(1999.3—2005.2)


    邵其岭(2008.10—2012.12)


    民调主任


    张传金(2011.10—2012.12)


    【人物】


    革命烈士


    李金平 男,1932年6月出生,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于1952年3月


    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正科级以上干部


    李金殿 曾任西藏军区某部参谋长,现已离休。


    徐广林 曾任开封市运输公司某科科长,现已退休。


    蔡德雨 曾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人访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


    张继文 曾任通许县民政局局长,党支部书记,已退休。


    邓怀启 通许县农林局主任科员。


    邵祥君 通许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科员。


    专业技术人才


    李汉文 现为通许县中医院主治医师,医政科科长。


    解放后考入高校的学生


    邓素芝 1993年考入开封师范专科学校。


    张卫西 1999年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2年攻读本校


    硕士学位,2006年攻读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后学位。


    李国营 1999年考入兰州理工大学。


    张卫东 2000年考入河南财经学院。


    邓 娜 2001年考入河南师范大学。


    李 瑞 2001年考入商丘师范学院。


    李冬梅 2002年考入河南大学。


    张 飞 2002年考入湖南科技大学。


    张丹丹 2003年考入河南大学。


    邓亚飞 2004年考入洛阳科技大学。


    李军霞 2004年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


    邵海永 2004年考入信阳师范学院。


    邓飞亚 2005年考入郑州大学。


    蔡喜彬 2005年考入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蔡文彬 2005年考入湖南科技大学。


    邓 宽 2005年考入河南大学。


    邵东旭 2005年考入新乡医学院。


    邓琼琼 2006年考入武汉大学。


    李 仲 2006年考入洛阳师院。


    李留品 2008年考入河南财经学院。


    李新邦 2008年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贺伟峰 2008年考入郑州大学,现首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李 仲 2008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游刘洋 2009年考入河南农大,现攻读硕士学位。


    李 月 2009年考入北京工程兵军事学院。


    作者李卫锋微信LWF200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